女士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盆腔炎通常由病原体感染引起,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盆腔炎患者多出现持续性下腹钝痛或坠胀感,活动或性交后加重。疼痛可能与盆腔充血、炎性渗出刺激腹膜有关。急性发作时可伴有压痛及反跳痛。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配合局部热敷缓解症状。
脓性白带增多是典型表现,分泌物可能呈黄色或黄绿色伴异味。这种情况多与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相关。除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等药物外,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阴道冲洗破坏微环境。
急性期可能出现38℃以上高热伴寒战,提示全身炎症反应。发热通常与细菌内毒素释放有关。治疗需卧床休息,补充水分,并联合使用注射用阿奇霉素等广谱抗生素。体温超过38.5℃时可临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
部分患者伴随尿频尿急,因炎症累及膀胱三角区所致。这种情况需与尿路感染鉴别,可配合三金片等中成药辅助治疗。建议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促进代谢产物排出。
长期慢性盆腔炎可能导致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与卵巢功能受损相关。这类患者需进行激素水平检测,必要时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调节周期。中医调理如桂枝茯苓胶囊也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盆腔炎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每日温水坐浴10-15分钟可缓解不适,但禁止盆浴。急性发作期须禁止性生活,慢性期建议使用避孕套防护。定期妇科检查及病原体筛查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若出现持续腹痛或异常出血应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