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脑膜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降低颅内压、营养支持、物理降温、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脑膜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
病毒性脑膜炎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细菌性脑膜炎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青霉素钠等抗生素。真菌感染需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液。用药期间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
颅内压增高时可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脱水剂。家长需保持孩子头部抬高30度体位,避免剧烈哭闹。若出现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改变等脑疝征兆,需立即告知医生。
急性期可给予肠内营养粉剂通过鼻饲管喂养。恢复期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泥、蒸蛋羹等,少量多餐。家长需记录每日出入量,监测电解质水平。维生素B族缺乏时可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
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禁止使用酒精擦浴。家长需每2小时测量体温,高热持续不退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每2小时协助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炎。使用生理盐水滴眼液预防角膜炎。康复期进行肢体按摩和被动运动,防止关节挛缩。听力筛查异常者需配戴助听器并进行语言训练。
脑膜炎患儿居家护理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恢复期可逐步进行认知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脑电图和头颅影像学检查,监测神经系统后遗症。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