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后出现大水泡可通过冷水冲洗、消毒处理、保护创面、药物涂抹等方式处理。烫伤通常由高温接触、皮肤损伤、感染风险、深度烫伤等原因引起。
1、冷水冲洗: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2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组织损伤。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接触创面。
2、消毒处理:用碘伏或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创面,保持局部干燥。不要自行刺破水泡,水泡皮是天然保护层。
3、保护创面:覆盖无菌纱布或医用敷料,避免摩擦和污染。每天更换敷料,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4、药物涂抹: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湿润烧伤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药物。禁止自行使用酱油、牙膏等偏方。
烫伤后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出现发热、化脓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
艾滋病主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共用注射器传播。
1、性接触传播无保护性行为是主要传播方式,病毒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治疗需长期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
2、血液传播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导致感染,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治疗需联合用药控制病毒复制,推荐使用齐多夫定、奈韦拉平、依非韦伦。
3、母婴传播感染孕妇可通过胎盘、分娩或哺乳传染给婴儿,可能导致发育迟缓。阻断措施包括孕期服药、剖宫产和人工喂养,常用药物有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4、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共用针具易造成血液交叉感染,常合并机会性感染。治疗需配合美沙酮替代治疗,使用阿巴卡韦、恩曲他滨等药物控制病情。
避免高危行为是预防关键,感染者应定期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严格遵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