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恶露减少后再次出血可能是子宫复旧不全、胎盘胎膜残留或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产后恶露通常由血性恶露逐渐减少转为浆液性恶露,最后变为白色恶露,整个过程持续4-6周。若恶露减少后突然出现鲜红色出血,可能与子宫收缩乏力有关,子宫未能完全恢复原有大小,导致部分血管未闭合。这种情况可能伴随下腹隐痛,需通过超声检查评估子宫复旧情况,必要时使用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如缩宫素注射液或益母草颗粒辅助恢复。
胎盘或胎膜组织残留也会导致异常出血,残留组织影响子宫内膜修复,可能引发持续或反复出血,甚至出现发热、恶露异味等感染征兆。此时需通过超声确认残留物大小,较小残留可通过药物如米非司酮片联合米索前列醇片促进排出,较大残留需行清宫术。产后感染如子宫内膜炎也可能引起出血反复,多伴随下腹压痛、体温升高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及分泌物检查,确诊后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或甲硝唑片控制炎症。
产后需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卫生巾及内裤。观察恶露颜色、气味及量的变化,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饮食上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促进组织修复。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服用事后避孕药后仍存在怀孕概率,避孕成功率约为85%-95%,失败风险与服药时间、药物类型、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1、服药时间:事后避孕药需在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越早效果越好,超过时限避孕失败概率显著增加。
2、药物类型:左炔诺孕酮类避孕药需单次服用,乌利司他类需分次服用,后者对肥胖女性效果可能降低。
3、药物相互作用:抗癫痫药、抗生素等药物可能降低避孕药效果,同时服用需咨询医生。
4、个体差异:排卵期前后服药、体重指数超过25或存在呕吐腹泻等情况,均可能影响药物吸收导致避孕失败。
若月经推迟超过一周建议验孕,事后避孕药不可作为常规避孕方式,长期避孕应选择短效避孕药或避孕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