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患者需注意避免耳道进水、遵医嘱用药、保持鼻腔通畅、观察听力变化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耳炎是耳部黏膜的急性炎症,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儿童。
1、避免耳道进水
洗澡或游泳时可用防水耳塞保护患耳,防止污水进入加重感染。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棉签清洁,以免损伤鼓膜。若耳道有分泌物,可用无菌棉球轻轻吸附外耳道口,不可深入擦拭。
2、遵医嘱用药
细菌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缓解症状。禁止自行使用滴耳液,尤其鼓膜穿孔者需严格遵循耳科医生指导。
3、保持鼻腔通畅
鼻塞时可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清洗鼻腔,减少咽鼓管阻塞。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中耳。过敏性鼻炎患者需同时控制过敏症状。
4、观察听力变化
每日关注耳闷、耳鸣等听力异常是否加重,儿童需注意其对声音反应是否迟钝。若出现剧烈耳痛伴高热、眩晕或面瘫,提示可能出现并发症,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建议定期复查声导抗检测。
5、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流感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种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哺乳期婴儿应保持正确喂养姿势,避免呛奶。戒烟并远离二手烟,烟雾刺激会加重咽鼓管功能障碍。
急性期应选择软质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加重咽部充血。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分泌物。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促进耳部分泌物引流。恢复期间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防止气压骤变影响中耳压力平衡。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反复发作,需排查腺样体肥大、鼻窦炎等潜在病因。
乙肝抗体阳性可能由隐性感染后自愈、母婴传播被动获得抗体、检测假阳性、既往接种记录遗忘等原因引起,需结合乙肝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综合判断。
机体曾接触乙肝病毒但未发病,通过免疫清除产生保护性抗体,表现为表面抗体阳性但无病毒复制标志物,无须治疗,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即可。
母亲孕期携带乙肝表面抗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这种被动获得的抗体会在出生后逐渐消失,建议儿童在6月龄后复查抗体滴度。
化学发光法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尤其低滴度抗体需用中和试验验证,重复检测或更换检测方法可明确真实情况。
部分人群可能遗忘婴幼儿期疫苗接种史,可通过查询预防接种证确认,若确认未接种且持续阳性提示既往自然感染。
建议完善两对半定量和HBV-DNA检测,日常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保持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