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1.2厘米结石可通过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经皮肾镜碎石等方式处理。结石直径超过1厘米时自发排出概率较低,通常需要医疗干预。
1、药物排石适用于结石小于0.6厘米且无严重梗阻的情况,可遵医嘱使用坦索罗辛、双氯芬酸钠、山莨菪碱等药物缓解痉挛和疼痛,促进结石排出。
2、体外冲击波碎石通过体外高能冲击波将结石粉碎,适用于1-2厘米的输尿管上段结石,需配合体位调整帮助碎石排出,可能出现血尿或肾绞痛等短期并发症。
3、输尿管镜碎石经尿道置入输尿管镜,采用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可直接处理中下段结石,术后需留置双J管2-4周,存在输尿管穿孔或感染风险。
4、经皮肾镜碎石针对较大或嵌顿性结石,通过背部穿刺建立通道进行碎石,适用于合并肾积水的复杂病例,需住院治疗且恢复期较长。
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术后遵医嘱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评估结石清除情况。
尿结石引起的疼痛主要位于腰部、下腹部及会阴区,典型症状包括肾绞痛、血尿、排尿困难及尿频尿急。
1. 肾绞痛结石卡在输尿管时引发剧烈绞痛,疼痛从腰部向腹股沟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
2. 血尿结石移动划伤尿路黏膜导致肉眼或镜下血尿,可能呈现洗肉水样或茶色尿液。
3. 排尿困难膀胱或尿道结石堵塞尿路时出现排尿中断、尿线变细,严重时导致尿潴留。
4. 尿频尿急结石刺激膀胱三角区引发排尿次数增多,常伴随排尿灼热感或里急后重症状。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泌尿外科就诊,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