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下段结石可能引起肾绞痛、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通常由尿路感染、代谢异常、尿流受阻、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引起。
1、尿路感染细菌感染可能导致结石形成,伴随尿频尿急症状。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并增加水分摄入。
2、代谢异常高钙尿症或高尿酸血症易形成结石,可能伴关节疼痛。需服用枸橼酸钾、别嘌醇、碳酸氢钠调节代谢,同时低盐饮食。
3、尿流受阻前列腺增生或输尿管狭窄导致尿液滞留,易形成结石。可采用坦索罗辛扩张输尿管,严重时需行输尿管镜取石术。
4、先天性畸形输尿管先天结构异常易造成结石滞留,可能伴随反复感染。需手术矫正畸形并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适当运动促进结石排出,若出现持续剧烈腰痛或发热需立即就医。
泌尿系统结石需预约泌尿外科,其他类型结石可对应选择消化内科、肝胆外科或口腔科,主要与结石位置、成分及并发症有关。
1、泌尿外科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泌尿系结石首选泌尿外科,通常表现为腰痛、血尿、排尿困难,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治疗。
2、消化内科胃结石、肠结石等消化道结石需就诊消化内科,多与柿石症、异物堆积有关,可能出现腹痛、梗阻症状,部分病例需内镜下碎石处理。
3、肝胆外科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应选择肝胆外科,常伴随右上腹绞痛、黄疸,治疗方案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ERCP取石。
4、口腔科唾液腺结石需至口腔科就诊,多见于颌下腺导管阻塞,表现为进食后腺体肿胀,可通过唾液腺镜或手术取石。
确诊结石后应增加每日饮水量,减少高草酸、高嘌呤食物摄入,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结石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