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脓肿形成后通常建议穿刺引流优先,严重病例需手术切开引流。处理方式主要有穿刺抽脓、切开引流、抗生素治疗、局部护理。
1、穿刺抽脓超声引导下穿刺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脓腔直径小于5厘米的单发脓肿,需配合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控制感染。
2、切开引流适用于多房性脓肿或脓腔超过5厘米,需清除坏死组织并放置引流条,术后可能出现创面渗液,需每日消毒换药。
3、抗生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经验性使用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药敏结果后可调整为克林霉素或甲硝唑。
4、局部护理脓肿未破溃时可用硫酸镁湿敷缓解胀痛,哺乳期患者需保持乳汁排空,非哺乳期可服用溴隐亭减少泌乳。
治疗期间应避免挤压患处,哺乳期继续母乳喂养需医生评估,每日监测体温变化,出现高热或脓液异常需及时复诊。
哺乳期发热可能由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或普通感冒引起,乳腺炎通常伴随乳房红肿热痛、硬块及寒战高热。
1. 症状对比乳腺炎特征为单侧乳房局部皮肤发红、触痛明显,乳汁可能混浊或带血丝,与非乳腺炎发热的全身乏力、流涕等症状不同。
2. 体征检查家长需观察乳房是否有楔形硬块,测量体温波动情况,乳腺炎体温常超过38.5摄氏度且持续不降。
3. 病程发展普通发热24小时内多缓解,乳腺炎症状会进行性加重,12-24小时内出现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需立即就医。
4. 辅助鉴别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超声可见乳腺导管扩张或脓肿形成可确诊,建议家长及时完成检查。
哺乳期出现发热应暂停患侧哺乳,保持充足休息,体温超过38摄氏度或症状持续12小时未缓解须及时就诊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