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阻生牙可能引起短期疼痛肿胀、邻牙损伤或感染风险,但多数情况下可避免长期并发症。阻生牙通常因萌出空间不足导致位置异常,常见于下颌第三磨牙,需通过临床检查结合影像学评估拔除必要性。
拔牙后24-48小时内可能出现局部肿胀和轻微出血,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冷敷可减轻肿胀,避免吮吸伤口或剧烈漱口能降低干槽症概率。术后3-5天创口开始愈合,期间需保持口腔清洁并使用抗菌漱口水。约1-2周后缝合线可吸收,骨组织修复需3-6个月完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张口受限或下唇麻木,多与神经末梢受压有关。
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邻牙牙根损伤或上颌窦穿孔,术前影像评估能显著降低此类风险。糖尿病患者或免疫低下人群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长期未处理的阻生牙可能导致邻牙龋坏、牙周炎或囊肿形成,及时拔除有助于维持口腔健康。术后出现持续剧痛、发热或异常分泌物需立即复诊。
术后应选择温凉软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硬食品。24小时后可轻柔刷牙但避开手术区域,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有助于预防感染。吸烟饮酒可能延迟愈合,建议至少暂停1周。定期复查可监测愈合情况,伴有系统性疾病者需加强术后随访。
拔牙后牙痛可通过冷敷、药物镇痛、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等方式缓解。疼痛通常由创伤反应、感染、干槽症、邻牙敏感等原因引起。
1、冷敷:拔牙后24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侧面部,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2、药物镇痛: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洛索洛芬钠等镇痛药,可缓解中重度疼痛。若伴随感染需配合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3、口腔清洁:24小时后用温盐水轻柔漱口,避免刷牙触及创面。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有助于预防感染。
4、避免刺激:术后48小时内禁止吸烟饮酒,避免辛辣过硬食物。睡眠时垫高枕头减少局部充血。
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腐臭味,可能提示干槽症,需及时复诊处理。恢复期间建议选择温凉流质饮食,避免用吸管吮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