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可能由遗传因素、吸烟酗酒、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原因引起,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
1、遗传因素:约10%胰腺癌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BRCA2等基因突变显著增加风险。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基因检测,高危人群需每半年做腹部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检查。
2、吸烟酗酒:烟草中亚硝胺可直接损伤胰腺细胞,每日吸烟20支以上风险增加2倍。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具有细胞毒性,长期酗酒者需彻底戒断并补充维生素B族。
3、慢性胰腺炎:胰腺反复炎症导致导管上皮异型增生,15年以上病史者癌变概率达5%。需控制甘油三酯水平,使用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疼痛发作时可选用曲马多缓释片。
4、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促进胰腺细胞异常增殖,病程超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风险升高50%。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可选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西格列汀等降糖药物。
保持规律作息,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风险,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CA19-9检测。
胰腺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腹隐痛、黄疸、消瘦、消化不良等表现,晚期可能出现剧烈疼痛、腹水、恶病质等症状。
1、早期表现:上腹部持续隐痛或钝痛,餐后加重;不明原因食欲减退,伴随轻微恶心;体重缓慢下降但无其他明显不适。
2、进展期表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小便深黄,粪便呈陶土色;腹痛放射至背部,夜间加重;血糖异常波动,新发糖尿病症状;脂肪泻伴营养不良。
3、终末期表现:顽固性剧烈腹痛需强效镇痛;腹部膨隆伴移动性浊音;严重消瘦呈恶病质状态;可能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转移征象。
出现持续上腹不适伴体重下降应及时就诊,确诊后需营养支持治疗,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饮食,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胰酶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