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33阳性发展为宫颈癌的概率较低,多数感染者可通过自身免疫清除病毒。宫颈癌的发生与病毒持续感染、免疫状态、吸烟史、未定期筛查等因素相关。
1、病毒持续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超过2年是癌变关键因素。建议每3年进行TCT联合HPV检测,必要时行阴道镜活检。
2、免疫功能低下HIV感染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癌变风险增加。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栓、保妇康栓、重组人干扰素α2b等药物辅助治疗。
3、多重危险因素吸烟、多产、长期避孕药使用会协同增加风险。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异常排液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
4、筛查依从性差未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会导致癌前病变漏诊。21岁以上女性应建立规范的筛查计划。
保持规律作息、接种HPV疫苗、避免多个性伴侣可降低风险,发现异常阴道出血或排液应及时就医。
14价宫颈癌疫苗适用于9-45岁女性,接种年龄范围主要与疫苗保护效力、性行为开始时间、免疫系统发育程度、宫颈癌发病高峰等因素相关。
1、疫苗保护效力临床试验数据显示9-26岁人群接种后抗体阳转率最高,27-45岁女性仍能获得显著保护效果。
2、性行为开始时间建议在初次性接触前完成全程接种,我国青少年初次性行为年龄中位数为17岁左右。
3、免疫系统发育9岁后儿童免疫系统趋于成熟,能够产生有效免疫应答,过早接种可能影响疫苗效果。
4、发病高峰预防我国宫颈癌高发年龄为40-60岁,45岁前接种可覆盖癌前病变发展期。
建议符合年龄条件的女性尽早接种,接种前需进行HPV筛查和妇科检查,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应暂缓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