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心衰晚期临终前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意识障碍和四肢厥冷。症状按进展顺序表现为早期活动后气促、静息时喘息、最终出现濒死感。
1、呼吸困难患者出现极度喘息伴点头样呼吸,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30次,常需持续吸氧。此时可遵医嘱使用氨茶碱注射液、呋塞米片、吗啡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2、端坐呼吸患者无法平卧需保持坐位,伴随大汗淋漓和烦躁不安。可能与严重肺淤血有关,需立即进行强心利尿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地高辛片、托拉塞米注射液、硝酸异山梨酯片。
3、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由脑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需监测血气分析,必要时使用尼可刹米注射液兴奋呼吸中枢,配合无创通气支持。
4、四肢厥冷四肢末梢温度显著下降伴紫绀,提示循环衰竭。此时血压进行性下降,需静脉使用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同时做好终末期护理。
对于终末期肺心病患者,建议保持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注意口腔护理避免误吸,家属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肺心病心衰病人吸氧流量一般为每分钟1-2升,具体流量需根据血氧饱和度、呼吸困难程度、基础疾病控制情况、个体耐受性等因素调整。
1、血氧监测需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过低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高流量,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2、呼吸困难急性发作期可短时提高至每分钟2-4升,症状缓解后逐步下调,同时配合利尿剂呋塞米、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
3、基础疾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应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肺动脉高压患者需严格监测氧疗效果,必要时联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治疗。
4、个体差异老年患者或存在二氧化碳潴留风险者初始流量宜更低,夜间睡眠时可配备血氧仪动态观察,避免氧中毒。
建议使用医用氧气湿化瓶,定期清洁鼻导管,同时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体重变化,出现意识改变或气促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