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通常可以治好,但需要及时规范治疗。该病主要由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早期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多数预后良好,少数重症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治愈率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出生后72小时内确诊并接受静脉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钠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配合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减压,多数患儿在2-3周内可临床治愈。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延长治疗周期至4周,同时需监测脑脊液生化指标直至恢复正常。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发热反复、喂养困难等症状,需配合肠外营养支持。
部分患儿可能因就诊延迟或耐药菌感染导致预后不良。颅内压持续增高超过48小时可能引发脑积水,需脑室腹腔分流术干预。少数合并脑室管膜炎或脑脓肿者,即使治愈后也可能遗留听力障碍、运动发育迟缓等后遗症,需长期康复训练。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时病死率相对较高。
家长发现新生儿出现拒奶、嗜睡、前囟膨隆等表现时应立即就医。治愈后需定期进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前半年每月复查脑电图,避免剧烈摇晃患儿。哺乳期母亲应保持乳头清洁,接触婴儿前严格洗手。医院需对新生儿病房实施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宝宝腋温37.5摄氏度不算发烧。多数情况下属于正常体温波动,可能与测量误差、环境温度偏高、穿衣过多等因素有关,建议结合宝宝精神状态综合判断。
1、正常波动: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腋温在36.5-37.5摄氏度之间均属正常范围,活动后或进食后可能出现短暂升高。
2、测量误差:腋温测量易受汗液、夹持力度等因素影响,建议擦干腋窝后紧贴测量5分钟,若重复测量仍超过37.5摄氏度需关注。
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有无哭闹不安、食欲减退等异常表现,持续体温升高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