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支具固定、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小儿骨折通常由外伤、骨骼发育异常、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重复性应力损伤等原因引起。
手法复位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闭合性骨折。医生通过专业手法将错位的骨骼恢复到正常位置,操作需轻柔以避免二次损伤。复位后需配合影像学检查确认对位情况。该方式创伤小且恢复快,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石膏固定是稳定性骨折的常规处理方式,能有效维持复位后的骨骼位置。根据骨折部位选择管型石膏或夹板石膏,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上下关节。固定期间需观察肢体末梢血运,防止压疮或血液循环障碍。儿童骨骼愈合快,通常固定3-6周。
支具固定适用于部分稳定性骨折或拆除石膏后的保护性固定。可调节式支具便于观察皮肤情况,并允许早期功能锻炼。需根据骨折愈合进度逐步调整支具松紧度,避免影响生长发育。常见类型包括腕部支具、膝关节支具等。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镇痛药,或接骨七厘片等中成药。病理性骨折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补充维生素D滴剂改善骨质疏松。禁止自行使用激素类药物。
手术治疗适用于开放性骨折、严重移位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常见术式包括弹性髓内钉固定、克氏针固定等微创方式,尽量减少骨骺损伤。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术中可能使用头孢唑林钠预防感染。
小儿骨折后家长需保持患肢制动并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揉捏或热敷。恢复期保证钙质和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牛奶、鱼肉等食物。定期复查观察骨骼对位及生长发育情况,拆除固定装置后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避免剧烈运动直至完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