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不治疗可能导致急性乳腺炎、乳腺脓肿、脓毒血症、败血症等后果,病情从局部感染逐渐发展为全身性危重症。
1、急性乳腺炎加重乳汁淤积和细菌感染未及时控制,炎症范围扩大,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加剧。需排空乳汁并遵医嘱使用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布洛芬等药物。
2、乳腺脓肿形成炎症区域化脓形成包裹性脓腔,伴随波动性肿块和高热。需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配合静脉注射克林霉素、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
3、脓毒血症风险细菌通过血液播散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出现寒战、呼吸急促、意识模糊。需重症监护并联合使用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
4、败血症休克病原体毒素导致多器官衰竭,血压持续下降危及生命。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同时进行细菌培养指导靶向治疗。
哺乳期女性出现乳房硬块伴发热时,应立即停止患侧哺乳,用吸奶器排空乳汁并尽早就医,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炎症反应。
哺乳期发热可能由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或普通感冒引起,乳腺炎通常伴随乳房红肿热痛、硬块及寒战高热。
1. 症状对比乳腺炎特征为单侧乳房局部皮肤发红、触痛明显,乳汁可能混浊或带血丝,与非乳腺炎发热的全身乏力、流涕等症状不同。
2. 体征检查家长需观察乳房是否有楔形硬块,测量体温波动情况,乳腺炎体温常超过38.5摄氏度且持续不降。
3. 病程发展普通发热24小时内多缓解,乳腺炎症状会进行性加重,12-24小时内出现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需立即就医。
4. 辅助鉴别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超声可见乳腺导管扩张或脓肿形成可确诊,建议家长及时完成检查。
哺乳期出现发热应暂停患侧哺乳,保持充足休息,体温超过38摄氏度或症状持续12小时未缓解须及时就诊乳腺外科。